top of page

​虛擬貨幣基礎概念

DeFi(去中心化金融):
全名Decentralize  Finance,大家應該都對傳統的金融服務很熟悉,也就是所謂的銀行,透過銀行,我們可以轉帳,存錢,操作金融商品。而在網路誕生後,網銀以及等等的金融服務又更加的方便,而DeFi的意思則是不透過中心(銀行)的主導,把金融服務利用每個人的節點共同負責傳送、儲存、統整,這樣子的技術,也就是所謂的「區塊鏈」,區塊鏈之所以強大,就是因為這些資訊,是由所有人進行共同的紀錄編寫,每台作為節點的電腦,都具有紀錄的功能,可想而知,駭客若要駭入公有鏈中奪取資產,等同於是跟所有節點宣戰,當然,這也並非沒有可能,僅僅誕生幾年的金融系統必定伴隨著風險,也曾經有DeFi平台被駭客偷走了好幾億美元,但假如每一次的受挫就是讓這個體系更加茁壯的話,中心化的金融服務成為世界主流真的指日可待,沒有人能描繪未來的樣子,世界無時無刻都在改變,今日的主流可能成為未來的泡沫,但就如巴菲特所說的:「只有海水退潮後,就知道誰沒穿褲子」或許現在的DeFi還未發展成熟,但能肯定的是,未來的世界,一定會有DeFi的影子。
以下我們就藉由表格來比較兩者間的差異以及優缺點。
傳統銀行V.S DeFi(作一個表格)
1.中心化程度:中心化vs去中心化
2.KYC實名認證:需實名開設戶頭vs匿名
3.交易區域限制:限定國家內的金融機構vs無國界,只要有網路,北極到南極互相交易也只是幾分鐘的事
4.資產保管:經由第三方銀行託管vs去中心化的錢包
5.監管問題:因為遊第三方中心化的管制,較不易受到詐騙及駭客侵入vs不良分子透過虛擬資產詐騙、洗錢等等…..
6.授權: 交易活動需要被第三方監管機關授權同意vs任何人都人使用、參與這條區塊鏈上的金融活動,且不需要任何第三方授權同意
7.安全性:銀行倒閉的風險vs熱錢包遭駭客入侵,冷錢包較為安全
8.透明化程度:低(你無法得知存進銀行的錢有沒有被挪為私用)vs高
 
 
最初的虛擬貨幣:
   2008年底,中本聰發表了一篇名為名為《比特幣:對等網路電子現金系統》的論文,該論文介紹了對於電子貨幣的最新構想,它的中心思想就是創造去信任化的電子交易系統。 以往去信任化在金融市場基本上是不可想像的,所有交易可能需要n個大家都信任的第三方的共同證明,才有可能使陌生人相信某個行為確實發生過。
   綜觀歷史,從貝幣、金幣、法幣,到現在的電子貨幣,可以看得出一段由去中心化往中心化發展的脈絡,也就是由黃金到各國政府印製的法幣,時至今日,我們總是習慣使用藉由政府或是多數人擔保而產生的貨幣,但其實貨幣本身具有稀缺性、價值認同等等的基礎卻被忽略了,假如央行無限制的印製鈔票,錢的價值只會越來越少,惡性通膨在許多國家時不時都在發生,排除了實體貨幣所有的不利因素以及美聯當時「量化寬鬆」政策的影響,「比特幣」誕生了,比特幣的體系中並沒有像央行那種中心的發行機構,它是透過演算法約束的,不是無限量的發行,沒有任何人能操控它,就連發明這個體系的人也是一樣,既然大家都無法操控,那要怎麼將這麼龐大的數據無時無刻的記錄在節點裡呢,這就是「礦工」的工作,所謂礦工並不是把比特幣開採出來,是礦工透過網路的運算,把所有交易整合,記錄在新的區塊上,而比特幣就是獎勵礦工們的努力運算及打包後的獎品。
 
 
在旁邊的框框:去信任化:
在區塊鏈的世界裡,去信任化指的就是無法竄改的資料,我們不需要去信任跟你做交易的任何人,因為區塊鏈的數據在整個鏈上是無法造假的,每個節點都記錄者任何時間點的交易。
 
NFT(非同質化代幣):
   我們時常會聽到某某某又買什麼NFT…看到他們曬出一張又一張的NFT圖,大頭貼也換上神秘的數位頭像,不禁會很好奇,那是什麼神秘的東西,我去截圖不是也一樣的意思嗎?如果是這樣想,就大錯特錯了,舉例來說,葉權跟旭騰都有一張敬翔的寫真照,但是旭騰的那張有敬翔的親筆簽名,這樣的話,還會認為這兩張照片是同等價值嗎?當然不會!
   藝術作品往往只有實體才能辨認真偽,網路上的數位創作,沒有一個明確辨認真偽的辦法,但自從在數位創作引入NFT技術後,我們就可以把它視為獨一二的作品,而發行者也能藉由之後所有人的交易中抽取版稅,不像傳統的藝術作品,創作者創造作品後,拍賣後的二手市場交易就跟創作者一點關係都沒了。NFT的創作是不可逆的,因為在區塊鏈裡,創作是無法竄改及偷取的。這一切,都是自動化執行的,這就是智能化合約厲害的地方。
   當然,NFT也不單單指藝術作品,任何地方都能運用,包括遊戲、憑證、金融產業、交易等等,生活中每個細節都能與NFT作結合,每個NFT後也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賦能,讓消費者願意花錢去購買,在我們畢業專題中,我們總共製作3個NFT項目,每個項目都有各自代表的意義,再有藝術創作的背後,同時也代表著我們創作的理念。
 
Gamefi(鏈遊):
鏈遊顧名思義,就是基於區塊鏈上運行的遊戲,Fi在這邊所指的就是金融(finance)總體可以解釋為金融化的遊戲,把去中心化的金融產品運用在遊戲裡面,把Defi的規則遊戲化,將遊戲內的道具、虛寶NFT化,透過邊玩邊賺的概念,席捲整個虛擬貨幣體系,以往我們玩手遊或是電腦遊戲,總是會為了獲得更好的裝備而儲值,以達到變強的目的,而在鏈遊裡,我們能透過交易遊戲道具,進而套利,產生利潤,能玩能賺錢,顛覆了只有電競選手才能賺錢的傳統遊戲產業。
理論上,Gamefi裡的NFT也不會因為伺服器關閉後而消失,在傳統遊戲上,無論你花了多少錢在上面,假如遊戲公司倒閉,一切就化為烏有, 區塊鏈遊戲的模式本身也可看做對網路平台收稅的一種顛覆,而與其他遊戲相比只要玩家付出了努力,就能保證拿到大部分應得收入。
 
 
未來
藤原拓海都能在彎道中超車了,為何我們不能呢?
方向盤握在手中,決定下一個路口要繼續直行還是右轉,操之在己。
掌握未來趨勢,尋找下一個最佳超車點!
投機or投資
https://www.binance.com/zh-CN/activity/referral/offers/claim?ref=CPA_00C84TAY99
 
   這兩年來世界受到疫情非常大的衝擊,隨著工作模式以及環境的改變,科技如同巨大海嘯般席捲而來,如果我們沒有足夠的準備,最終只會被淹沒在茫茫大海中,你或許會覺得這些東西只是曇花一現,但是沒有人能預測未來,十年前你也不會想到現在小小一台手機卻能做到那麼多事,世界是無時無刻都在改變的。
   幣圈一天、人間十年,這是對於剛踏入這個領域的人最常聽到的一句話,因為虛擬貨幣的走勢時常跟雲霄飛車一樣上上下下,而這樣刺激以及不確定性高的金融,會成為主流嗎?
   比特幣自從2008年橫空出世後,經歷過了數次的經濟危機,但如今,依舊在市場上屹立不搖,每一次的衝擊都是考驗著這個體系是否能持續強大,比特幣卻一次次的撐下來了,這波動極大的市場裡很常會有不看好加密金融的人,他們總說,總有一天,這個市場一定會泡沫,NFT一定是拿來割韭菜的,但是仔細地了解其中的內容後,便會體會虛擬貨幣的奧妙。
   NFT會泡沫化嗎?那是肯定會的,未來肯定會有泡沫化的風險,因為目前NFT市場增值的太快,太多人是想藉由投機和炒作來獲利,但問題是,泡沫化後,這個技術依舊會遺留下來,並且更廣泛的運用在各個領域之中,你能想像,未來我們的畢業證書是用NFT發放嗎,所有的執照假如以NFT發放,是不是就沒有偽造的問題呢?
   假如技術是無可取代的,你還會認為是投機嗎?當然,這一切還是未知數,只希望大家在看完貨幣演變史後能明確的了解未來的方向,並且提前開好導航,才不會在眾多資訊中迷失自我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