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龍鳳通寶.png
大元通寶.png

       元的貨幣,可以分為五個階段。第一個階段是世祖以前。何實於公元1227年(宋理宗寶慶三年)在博州印制會子,以絲為本位。窩闊臺的第八年(公元1236年)曾發行交鈔。憲宗三年,忽必烈在京兆發行交鈔。

       第二個階段是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後。他於中統元年(公元1260 年)實行一次幣制改革。首先在七月間詔造中統元寶交鈔,以絲為本位,以兩為單位,交鈔二兩,值銀一兩。其次在十月行中統元寶鈔,分為十等,即十文、二十文、三十文、五十文、一百文、二 百文、三百文、五百文、一貫、二貫。

       第三個階段是至元二十四年(公元1287年)的幣制改革時所發行的至元寶鈔。三月由尚書省頒行《至元寶鈔通行條畫》。寶鈔分十一等,即五文、十文、二十文、三十文、五十文、一百文、二百文、 三百文、五百文、一貫、二貫。

       第四個階段是武宗至大二年(公元1309年)九月實行的一次幣制改革,發行至大銀鈔,自一厘到二兩,分為十三等。銀鈔每兩合至元鈔五貫,或白銀一兩,或黃金一錢。同時鑄造兩種銅錢,即至大通寶和大元通寶。

       第五個階段是順帝至正十年(公元1350年)的幣制改革時所發行的至正鈔和至正通寶銅錢。至正鈔一貫當銅錢一千文,準至元鈔兩貫。
元的銅錢,至元二十二年(公元1285年)盧世榮當政的時候,曾鑄兩種至元通寶,一種是漢文小平錢,另一種是蒙文。

       元貞、大德年間都曾鑄錢。元貞錢有漢文和蒙文兩種,漢文錢有元貞通寶和元貞元寶,通寶是小平錢,元寶像折二。蒙文錢是元貞通寶。大德錢也有漢文和蒙文兩種,都是大德通寶。
武宗至大三年(公元1310年)曾鑄造兩種錢,一種是漢文至大通寶小平錢,另一種是蒙文大元通寶當十錢。

​※圖為大元通寶

​※圖為龍鳳通寶

bottom of page